移动学习要真正成熟并进入“主流应用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近年来,移动学习成为学习发展领域的新趋势,也成为学习技术应用的热门话题。不仅主流在线教育供应商不断推出移动学习解决方案,更有大量创业企业纷纷涌现。同时,企业与学习者也都争先恐后地开始应用移动学习。
2013年4月,我曾赴美国达拉斯参加ASTD2013ICE,于我而言,这就是一次名副其实的“移动学习之旅”。在会前,我在自己的手机和iPad上下载并安装了ASTDEvents客户端(支持PC、Android和iOS等主流操作系统),可按主题、时间、嘉宾类型等方式,方便地检索并查看300多场活动的简介、嘉宾背景以及学习资料,定期接收大会的信息推送,及时了解与会者发布的最新消息,同时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会议期间,同行的团员通过微信群,随时以语音、文字甚至实时对讲的方式发布消息、分享心得、保持联络,实现了交流互动的无缝对接。
拥抱移动学习的五个理由
移动不仅改变了我们生活、工作、联系的方式,也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学习,这已是大势所趋。我认为,以下五大理由足以让我们拥抱移动学习。
移动设备大幅普及
IT调查公司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1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首次超过PC,而这一趋势仍在继续扩大。GartnerGroup的数据指出,2013年PC出货量下降了8.4%,平板电脑出货量增长了53.4%,预计2014年传统电脑销量将继续下滑,平板市场将继续增长38.6%。IDC公司甚至预测,到2017年,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将占联网设备总销量的87%。同时,随着3G/4G网络及Wifi的普及,移动设备的可用性与使用体验都将得到大幅改善。
移动优先
现在,当遇到难题,或者需要寻找某些信息时,许多人首先想到的不是去电脑上查一查,而是拿出手机上网搜索,这被称为“移动优先”(MobileFirst)。便于携带和使用是移动设备最显著的优点之一,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可以方便地利用它沟通交流、获取资讯。一旦使用习惯养成,将较难改变,这极大地巩固了人们对移动设备使用的粘性。
BYOD
虽然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存在屏幕较小、操控不便、计算能力有限、电池容量限制、网络带宽不稳定等诸多限制,但其也具备一些独特的优势,如方便携带、开机速度快、可GPS定位或导航、录音、录像、语音输入等,而且还将集成越来越多的功能,如支付、设备互联等,这些都将成为移动学习普及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特别是对于那些地理位置分散或机动性高的员工(如销售人员),移动设备具有更强的诱惑力,有些公司甚至为员工配发移动设备,或允许员工使用自己的移动设备(BYOD)。
满足“新人类”的学习特质
现在,以90后人群为代表的“新人类”开始成为职场“生力军”。他们在学习、消费、社交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如他们是数码达人、天生的“互联网”和游戏爱好者;更有个性,更愿意主动尝试,而不是被动听讲??因此,任何一家企业大学或培训部门要想成功,都必须快速适应学习者的这些变化。
在我看来,“新人类”是“超级学习者”,他们对学习有着强烈的需求,善于质疑、反思、团队合作,能娴熟地利用各种新技术,尤其喜欢移动互联网、社交化、游戏化。因此,企业一方面要给他们创造或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更要创造性地利用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在这方面,包含移动学习、社会化学习、游戏化学习等在内的新学习技术能有效地满足“新人类”的学习特质。
移动应用日渐丰富
越来越丰富的移动应用Apps的出现,是推动移动学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一些公司开始在iPad上开发销售支持类应用App。通过iPad,销售人员可按需展示产品信息,在此过程中“边干边学”。此外,还有许多公开或可供企业内部使用的移动学习应用程序。
随着移动学习应用的丰富,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如产品资讯、电子书、简报等,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启动良性循环,进而推动移动学习的快速发展。
移动学习应用的四种类型
尽管目前移动学习应用仍处于探索期,但我认为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按照应用的嵌入性(即与业务流程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学习项目的结构化程度(正式学习,还是非正式学习),我们可以将移动学习应用分为四类(见图表1)。
培训交付与辅助
由于固有的思维定势,许多人一提到“学习”就自然地联想到“培训”。因此,将移动设备应用到培训及培训管理方面,作为培训交付方式或一种辅助和补充是很常见的做法。这方面的主要应用有如下几种。
作为培训交付方式
在“多屏”时代,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屏幕”之一,也是一种便捷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渠道。因此,移动设备可作为一种培训交付载体。
许多公司开发或定制了适合移动设备的“微课程”。例如,西安杨森公司给销售人员配备了iPad,并开发出相应的移动学习App及相关课程;腾讯学院通过智能手机,面向“T族”(技术类)新任经理,开展基于场景的互动式微学习;美国丰田公司面向经销商开发了基于iPad的培训课程。
辅助培训
一些企业在培训课程中使用智能手机或iPad,让学员观看视频和文档资料,或者建立微信群、QQ群,鼓励学员利用社交软件进行实时地交流,方便后续的持续学习与跟进。此外,企业也可用移动设备辅助培训管理工作。例如,银联培训中心通过手机发送培训通知、签到、调查评估、征求反馈信息等。
作为e-Learning的一种接入手段
由于许多企业都建立了e-Learning系统,开发或购置了适用于PC的在线课程,因此将其进行适当改造,使之能运行于移动设备,将成为常见的移动学习策略。但是,鉴于移动设备与PC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搬家”或“改造”未必能奏效。
绩效支持
2013年,学习发展领域悄然兴起了一个热点话题——“绩效支持”(Performance Support)。从本质上看,“绩效支持”是与传统“培训”迥然不同的一种应用策略,是指在学习者需要的时刻,及时、便捷地为其提供完全适用于特定场景的信息或智力支持(可能是电子或纸质的工作辅助或做法、经验),从而帮助其更好地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绩效支持不同于“绩效改进”(HPI或HPT),后者类似绩效咨询,通常以项目的方式来运作,由专业顾问主导,通过绩效差距诊断、设计并实施一系列干预措施来促进绩效提升;而前者就像“滴灌”,嵌入在工作流程当中,且通常由学习者触发。
“绩效支持”并非一个新概念。早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美国学者GloriaGery就提出了“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PSS)”的概念,并有企业进行了实践,包括微软Office产品上的“帮助”及salesforce.com等系统。
但实践证明,视频和绩效支持系统是最有效的移动学习内容,当“移动”遇上“绩效支持”则会产生巨大的发展潜力。
社会化学习
作为社会化动物,人类的所有学习本质上都是社会化互动的过程。作为能有效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和协作的手段,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可重点支撑并应用于社会化学习。而且,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学习不只是获取知识或信息,更要促进员工的协作与绩效提升。因此,移动学习不应只是被视为传统学习或培训的替代品或另一种交付方式、渠道或选择,应该让它更直接地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例如,加拿大TELUS电信公司基于视频分享技术,搭建了一套紧密支持业务的社会化学习系统。当一线员工需要到客户处出外勤时,他们可以从维修车和设备上快速获取与特定业务场景直接相关的信息,如更换路由器、安装家庭电话系统等。此举一方面能帮助员工快速完成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能帮助员工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实施他们之前从未操作过的定制化安装等。
此外,社会化学习还包括在线社区(实践社群)、微分享、维基百科等多种应用模式,移动学习在这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自学
最后一种移动学习策略是结构化程度低、与工作流程结合较不紧密的自学,包括个人基于兴趣或需求,通过互联网进行搜索,观看视频、电子书,参加在线课程学习(如网络公开课、MOOC等),或者到相关社区、论坛或社交媒体网站与他人交流等。此外,还有一些专门面向大众学习者的移动学习应用(如TED等)。
对移动学习的三重担忧
尽管移动学习的应用已成大势所趋,得到企业与个人学习者的青睐,但人们仍旧对移动学习的应用和发展存在诸多担忧。
移动设备适合学习吗
虽然移动设备(尤其是智能手机)已成为每日与我们相处时间最长的东西,但它真的适合进行学习吗?
据互联网研究机构PewInstitute2013年的调查,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的主要活动包括收发文字信息(81%)、上网(60%)、收发电子邮件(52%)、下载Apps(50%)、导航或其他与位置相关的信息(49%)、听音乐(48%)、视频通话或聊天(21%)、签到或分享位置信息(8%)。
另一家IT研究公司Gartner Group2013年的调查显示,人们在平板电脑上花费的时间中,50%用于娱乐(包括玩游戏、阅读、看电视、听音乐或电台),26%用于沟通(收发电子邮件、访问社交网站),15%与个人效率相关(编辑视频、写博客等),9%用于查找信息(查看新闻/天气、产品服务)。
由此可见,无论是手机,还是平板电脑,真正用于传统意义上“学习”的时间都很少。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传统上对“学习”的狭义理解,将学习看作是个人经由社会互动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那么学习就是普遍存在的,上述诸多活动都可能与广义的学习相关,例如,收发信息、与人沟通、上网、使用社交网络等。
对此,ASTD主席托尼·宾厄姆在与玛西娅·康纳合著的《新社会化学习》一书中指出,人们要转变观念,以更为宽泛的视角来看待学习。同样,公司培训也需转型和变革,因为仅靠正式培训并不能满足组织及个人的学习需求,需要充分利用更多的随机学习机会,通过在工作中、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因此,移动学习与社会化学习是紧密相关的,它将成为企业学习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碎片化、浅阅读是否会影响体系化、深层次学习
互联网研究者尼古拉斯·凯尔(Nicholas Carr)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一书中,提出了对网络学习的担忧。的确,基于个人的体验,我也对碎片化、浅阅读能否真正学习有所担忧。
但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和面对,这可能是信息时代我们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之一。正如托尼·宾厄姆和玛西娅·康纳所说,在快速变化的信息时代,重要的不是看你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你有多大的知识网络,以及能否按需学习和自主学习。要想做到这一点,社会化学习就变得特别重要。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吗
在Gartner Group2012年发布的教育技术周期图(hypercycle)中,BYOD、私有云计算、混合云计算、HTML5等与移动学习相关的技术,均处于期望值最高处。据估计,前两项技术有望在2~5年内达到生产力高原,后两项则需5~10年。
据我个人观察,目前大家对移动学习的确热情高涨,但有许多应用并未准备好,体验与效果不佳。那么,会不会因为期望越高,而失望越大,最终导致移动学习成为“一阵风”呢?也许在一片狂热之中,保持理智、冷静思考、审慎行动,才是睿智之举。
尽管热闹非凡,但按照罗杰斯(Rogers)提出的“技术扩散”模型,我认为,移动学习目前仍处在由“创新者”向“早期采纳者”过渡的阶段,一些移动学习技术和产品还不够成熟和稳定,更没有哪个会居于主流。在应用方面,也只是少数先锋企业实践探索,尚未有大量成熟的、真正体系化和商业化的移动学习应用。
可以预见,由于存在诸多限制因素,如人们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需要全新设计等,移动学习要真正成熟并进入“主流应用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