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学生群体的占比最高为 23.8%。智能终端的普及使移动即时通信成为第一大上网应用程序,使用率达到了 91.2%,手机即时通信由于其随身、随时,拥有社交属性和可以提供用户信息分享的特点,深受年轻用户的欢迎。调查显示,10岁~29 岁的年轻人相比其他群体更乐于在互联网上分享,尤其是 10岁~19 岁的人群,有 65.9%的网民表示比较愿意或非常愿意在网上分享。随着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移动即时通讯应用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所起的互惠、分享、合作和创新的推动作用将表现的更加明显。 1.图文+语音的互动学习 微信和其他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在交互形式上都大同小异,微信除了提供基础的文本和图片方式外,还着重打造即时语音交互方式。常规图文方式的互动交流已经很普及,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师都已经和学生建立这种互动方式,老师将课堂上的讲义和课外的学习资料通过文本信息、图片信息发送给学生,学生可随时学习这些相关内容。语音信息是微信提供的一个方便的通信手段,简化了繁琐的文字交流,实现自然对话模式下的直接相互作用。学生能直接用语音向老师进行提问或咨询,老师也能快速的用语音回答。实际沟通过程中,语音信息的使用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更有亲切感,学生更容易理解,使其学习热情得到扩大。 2.微信群组学习 微信群组创建简单,在群内可以进行图文、语音的即时交流。老师或学生都可以通过微信群很容易地构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同学间能在群里交流与合作学习,教师则可以指导和监督群里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有效地发挥微信群组的功能。 3.信息订阅推送 微信公众平台上提供订阅号和服务号两种模式,订阅号能每天推送一条信息给关注用户,服务号每月能推送四条信息给关注用户。学生通过微信订阅教师的微信公众账号,订阅后就意味着学生可以通过该公众账号的信息平台收取相关的信息内容。微信公众号群发功能是一种主动推送信息给用户的方式,准确性高,时效性强,更新快。推送的信息可以是单图文推送或多图文推送,教师能针对不同学生不同课程的需求进行单图文或多图文的学习资料的推送,学生则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及时获取信息,实现无处不在的自主学习,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个性化需求。 4.自动回复响应 微信公众平台能设置自动回复功能,这是一种通过设置回复“关键词”形式进行的实时响应模式。自动回复功能可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对学生而言,只要回复关键字就能得到自己所要的信息,就能容易吸引学生对平台的的使用。教师通过对平台自动回复的设置,设计信息导航和学习内容分类,可以自动解答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忘记老师课堂布置的作业,老师在公众平台上设置回复关键词为“作业”,学生在回复关键词后,平台就推送出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给他,方便快捷。因此,教师作为自动回复功能的设置者,要精心设计回复推送内容及表现方式和格式的设置等。 5.朋友圈分享 基于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功能,能让微信成为学习信息的推广及内容分享助手。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群体中微信使用率高,同学间将信息和资源通过微信发布到朋友圈,会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享方式。对分享的文字、图片、视频、网页链接等,朋友圈内可以回复的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沟通。教师能通过浏览学生的朋友圈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对其在朋友圈提出讨论的问题进行解答。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移动学习平台,忽略了微信本身最基础的通讯功能。虽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深度开发出的移动学习平台功能丰富,但是由于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强,而多数平台的监督能力又不强,这就会降低整个平台的利用率,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注重开发平台功能的基础上,还要利用微信的基础通讯功能来进行远程监督,远程解答等作用。微信功能的丰富性,为教育领域研究和实践带来新的变化和机会,作为一种移动社会化通讯平台,微信为移动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创新应用空间。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微信的各项功能,其在移动学习上的作用才会得到更大的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