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十年前,人们心中的终身教育也许是“夜大学”、“在岗学习”、“技能进修”。十年后,“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成为更多人对终身教育的渴求。

 

  723日,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全国第一所以“开放大学”命名的新型大学,这所从传统电视大学转型而来的学校将对上海终身教育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提出了什么样的变革挑战?开放大学如何回答学习型城市建设这道时代命题?上海开放大学的探索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如何构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上海电视大学迈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启示

 

1999年,上海正式提出“创建学习型城市”,一年后,作为上海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上海电视大学开始了开放教育的全新探索。

 

  十多年过去了,终身教育的理念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萌芽。如今,“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如何走好电大转型之路?

 

  从“电视教学”到“处处能学”

 

  一所普通的成人高校如何承担全民教育的重任?一所传统的电视大学又将怎样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和终身学习的平台?创新!转变办学机制以适应市民终身发展的需求。

 

  从学徒工到知识型、专家型的蓝领英雄,今天的李斌几乎囊括了国家和上海授予劳动者的所有荣誉称号,令国际同行由衷赞叹。

 

  从打工妹到全国人大代表,而今的朱雪芹是千万农民工的代言人,她创立的“朱雪芹工作室”用知识改变着许多农民工的命运。

 

  从重点大学的法学硕士到工程专业的专科学员,在徐寅哲眼里,从事建筑律师工作需要的不只是学历和文凭,更是完善的知识储备和健全的知识结构。“只有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天社会发展的需要。”徐寅哲说。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上海电视大学的学生。

 

  面对地域不同、学历不同、年龄各异、身份不一的学生,上海电大给出了这样的承诺:只要渴望求学,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课堂!

 

  一所普通的成人高校如何承担全民教育的重任?一所传统的电视大学又将怎样打造没有围墙的校园和终身学习的平台?

 

  上海电视大学校长张德明的回答是:创新!转变办学机制以适应市民终身发展的需求。

 

  2000年,上海电视大学正式加入整合上海远程教育资源组建而成的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开放教育的探索进入新阶段。原来的电视教授模式被打破,电大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教育变革,“大学+系统+平台”的开放远程和终身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通过建立多样化、多层次、开放的新型“大学”,学生们从电视屏幕前走进了课堂,拥有了更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空间。遍布上海各区县的50所分校和教学点,让学生就近入学,不再担心因搬家、工作调动而不方便参加面授辅导课,学员的学籍将会随他们一起搬家与调动。

 

  同时,电大在学历教育中建立证书课程体系,将上海市紧缺人才培训融入电大学历课程改造,架构起两类教育间的“课程立交”;允许成人高校、自学考试的学生“带学分”转学到电大开放教育学习,架构起“学分立交”;创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入学“双通道”,“一张文凭、多种证书”,架构起两类教育之间的“证书立交”。

 

  三个“立交”打破了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社区教育的界限与局限,使得上海电大的课程教育既具有学历教育的高度、非学历教育的厚度,同时也兼有了社区教育的广度。

 

  如何打破学校与学习者之间的围墙,让学生享有更多的教育资源?

 

  上海电大搭建起了终身教育的系统,目前已形成由1所电大总校和50所分校组成的学历教育系统,以及由1个市级中心(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和19个区县社区学院、216个街道乡镇级学校和3000多个居民学习点组成的社区教育系统。这样一个系统,是任何普通高校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上海电大推进开放远程教育建设的一大法宝。

 

  如果说大学是一棵树的主干,系统是它的枝叶,那么以教育资源库为核心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则可以说是为这棵参天大树输送生长养分的脉络。

 

  电大的数字化学习公共服务平台经过不断改造和升级,已经实现了网上报名、学习、交流、考核、实验、测试等功能,建成了完善的网络课堂、图书馆、试题库,开设了一批远程遥控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网络实习基地,尤其是独具匠心地开通移动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移动信息发布、移动学习课件下载和学习测试等功能,形成广播交互式管理模式。通过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上海电大打造起了新型的“虚拟校园”。

 

  从2004年开始,由上海电大牵头承建的上海教育资源库,已建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干部教育、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等八大类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数量达29.2万个,资源容量达4000G。截至2009年年底,总访问人次5500余万。

 

  同时,上海电大拥有全国唯一的地方卫星运营证。这样的“先天”优势使得上海电大在信息化建设上更加得心应手。截至目前,上海电大网上教学平台的点击总量累计达到近1.37亿人次。

 

  2009年,中国推荐的上海电视大学参评项目“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中国上海电视大学市民数字化终身学习系统建设”,在47个国家推荐的68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并获得“2008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阿勒·哈利法国王奖”头名。这是中国第一次获得该项奖励。

 

  通过构建“大学+系统+平台”与“天网”“地网”“人网”三网合一,上海电大为开放教育的探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多层次、多规格、全覆盖的教育模式。

 

  如何开启终身学习之门?

 

  从“为文凭而学”到“为发展而学”

 

  每一颗追求上进的心灵都值得尊重。在这个平易广阔、充满温暖的校园,越来越多的母女、夫妻、兄弟坐进同一课堂,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随时都能为理想启航的码头。今天,每8名上海高校本专科生中,就有1名是上海电大的学生。

 

  终身教育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还得兼顾工作和生活,可能会影响正常学业。但是,上海电大却能凝聚越来越多的学习者,让他们坚守理想的航向,开启终身学习之门,在校生人数10年增长4倍。张德明说,这与学校“两个一切”的办学宗旨密不可分,那就是“为了一切学习者,一切为了学习者”。

 

  这些可贵的实践令人感动,引人深思。

 

  上海电大的学生90%以上是在职职工,在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电大南汇分校专职辅导员许福官服务学生有四大“法宝”:短信提醒、电话交流、摩托骑士、笔记复印。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许老师又一次骑着摩托车踏上了家访之路。一不小心,他的摩托车碰在了人行道树上,他的腿受了伤。当学生看到跛着腿走来、浑身湿透的许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许老师风雨兼程的身影成了学生们人生中最难忘的剪影,而他“1616”的车牌号,更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作“要来要来”。

 

  正因为有了一个个许福官式的辅导员,电大被学生们称为“我们的家”。

 

  身体有缺陷还能圆“大学梦”吗?生病住院、在家休养还能按时参加考试吗?对上海电大来说,回答肯定而坚定。

 

  2002年,上海电大徐汇财贸分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员——邓晔玮。从小下肢瘫痪的邓晔玮,生活起居都离不开轮椅,上学成了他最大的难题。那时的徐汇财贸分校没有电梯,办学经费也很紧张,如果启用电梯,一年的新增开支就是1.4万元,怎么办?望着小邓求助的眼神,望着老邓无助的叹息,陆校长当即拍案:“节省经费,开通电梯!”电大老师说得好:“每一颗追求上进的心灵都值得尊重,都需要呵护。”一张课表、一扇大门传递的是教育服务的理念,更是穿越半个世纪的精神。

 

  哪里有求学的需求哪里就有上海电大教师的身影。为适应我国大飞机建设项目的需要,教师送教上门,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首批38名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走进了课堂。为了让见义勇为被歹徒刺伤的邹建群顺利完成考试,教师送考上门,让他完成了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课程;为了让怀孕、住院的电大学生完成学业,电大开设了特殊的考场。浦东分校学生李雅芬考试期间正值预产期,可她不愿错过论文答辩,于是白天书房答辩,晚上迎接宝宝降生;松江电大学生余琼不慎腿部腓胫骨粉碎性骨折,可她坚持参加考试,于是监考老师4天内3次送考上门……

 

  从“为文凭而学”到“为发展而学”,教师的付出结出了果实;学子的梦想在校园中萌芽。

 

  50年来上海电大已累计为上海输送毕业生27万多人。今天,每8名上海高校本专科生中,就有1名是上海电大的学生;以上海2000万人口来算,每80个上海市民中,就有一个是上海电大的毕业生。

 

  电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走出校门,学生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如今有4500多个学习小组通过小组学习、网上会议等形式互帮互学。

 

  为了让电大学生能够享受和全日制高校学生同样的奖助学金制度,2008年,上海电视大学自筹资金,设立奖助学金。3年投入1000万元,已有近万名学习者得到了这笔沉甸甸的奖助学金。然而,令电大老师们没有想到的是,不少学生在拿到奖助学金的那一刻,出人意料地将钱捐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因为这个平易广阔、充满温暖的校园,越来越多的母女、夫妻、兄弟坐进同一课堂,仅学习型家庭就有1406个。来自浦东新区的夏宇峰家庭更创下“电大之最”,全家6口人,哥哥、嫂嫂、妹妹、妹夫、还有表姐和表弟都是电大同学。电大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找到了随时都能为理想启航的码头。电大不仅成了近三成的外来务工者“人生进步的阶梯”,还成了“教育公平的砝码”。

 

  如何破解学习型城市之困?

 

  从“教育公平的砝码”到“全民学习的平台”

 

  开放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它既是一个办学实体,也是一个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合平台,既能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又能开展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它面向所有学习者,是体制机制灵活、层次形式丰富的终身教育体系。

 

  723日,上海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上海电视大学酝酿着新的腾飞。

 

  一方面,目前上海有2000万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幼儿园、研究生在内的各类在校学生共200万人。如何满足剩下1800万离校人群,特别是来沪务工人员的教育需求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另一方面,上海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带动大量劳动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移。为了适应和促进这种变化,上海必须加速提升全体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

 

  “开放教育不是低层次教育,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它应该能满足学习者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张德明认为,上海探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需要举办一所新型的开放大学,为满足学习者的终身学习需求服务。

 

  组建上海开放大学将是上海构建更为规范、更为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它将打通终身教育体系与国民教育体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资源沟通渠道,建设专门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办学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搭起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有效组织、指导和服务各种形式的市民学习活动。

 

  然而,开放大学的建设和上海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挑战依然巨大。

 

  在规模扩张和层次提升的同时,“质量”成为摆在开放大学眼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终身教育应该有适用的质量标准,应该在坚持教育质量标准与满足学习者需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不仅是上海电大,也是其他开放教育机构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张德明说。

 

  目前,远程开放教育学校没有国家制定的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为此,上海电大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入学教育、网上教学等教学环节设立了100多个监控点,监控实施质量;从2005年起,上海电大自我加压,主动申请了国际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的质量评审,为发展找到了国际标尺,并在2008年成为国内首家通过其质量评审的电视大学;为了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电大系统自2000年起连续开展了22.2万人次电大新生和5.4万人次毕业生问卷调查,动态掌握学习者的需求和特点。

 

  据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介绍,新建的上海开放大学将积极回应上海终身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点,它将既是一个办学实体,也是一个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的整合平台,既能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又能开展职业培训和文化休闲教育。它整合上海电视大学、区县业余大学、社区学院、行业企业职工大学等继续教育资源,融合吸纳普通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并聚合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的资源。这个开放大学将面向所有学习者,是体制机制灵活、层次形式丰富的终身教育体系。

 

  同时,上海开放大学还将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学分认证制度,有效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推动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双向开放,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探索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并建设服务市民终身学习的办学系统和支持平台,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

 

  建设学习型城市的新“引擎”

 

  上海市教委主任 薛明扬

 

  ●上海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广大市民包括许多“新上海人”,需要通过持续地学习进修来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构建惠及全体市民和所有学习者的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景。

 

  ●开放大学强调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育空间的社会性,以此促使社会成员的学习权、生存权、发展权得以保障,而这些都昭示着教育要真正走向开放。

 

  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具有阶段性特征,因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内在动力终将促成质的飞跃。上海开放大学正是推动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迈向新阶段的新“引擎”。

 

  当前,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一方面,上海要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急需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新机制,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上海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的提升。另一方面,上海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的转型,广大市民包括许多“新上海人”,需要通过持续地学习进修来调整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构建惠及全体市民和所有学习者的终身教育体系已成为上海人民的共同愿景。然而,由于现行学校体制的原因,上海丰富的教育资源有待于进一步高效聚集和优化整合,急需构建规范、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

 

  面对这样的形势,上海开放大学经过近5年的建设成果积累后,今年723日正式挂牌。这不仅是上海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也是深化上海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终身教育制度的需要,更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举措。

 

  上海所要建设的这所开放大学,既是一个办学实体,也是一个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资源的综合平台。其主要依托的是上海电视大学和远程教育集团的资源平台,同时整合利用各区县业余大学、社区学院、电视大学分校和行业职工大学等成人教育资源,建立一所面向所有学习者开放的、体制机制灵活的、层次形式丰富的“现代开放大学”办学系统。上海开放大学之“新”正体现在其“大学+系统+平台”的构建模式上。在市级层面,它是一所专事于市民终身教育的开放性大学。在全市范围,它又是一个“覆盖全市、面向市民的市—区县(行业)—街道乡镇三级架构的终身教育服务系统”,同时还是一个“覆盖全市城乡的终身学习网络平台”。

 

  上海开放大学是上海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创新机制,更是上海加快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在未来的发展中,这所开放大学将以构建和完善上海终身教育体系为目标,全面探索成人教育教学体制机制的改革,以建设各级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立交桥”为重点,以构建“学分银行”系统为抓手,探索实施各类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开放兼容,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成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联合融通,从而为上海建设“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城市服务。

 

  纵观历史,教育始终是在不断地变革创新中承载起传承人类文明、推动社会进步、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使命。如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它强调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教育空间的社会性,以此促使社会成员的学习权、生存权、发展权得以保障,而这些都昭示着教育要真正走向开放。

 

  建设开放大学已经成为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项大工程。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在终身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上海开放大学一定是在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紧密结合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全国开放大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先行探索实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其立足中国国情、对学习型社会建设新模式的探索理念与实践,也必将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

 

  发展和规范教育培训服务,统筹扩大继续教育资源。鼓励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加强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和网络建设,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

 

  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学分银行”可转换本科学历

 

  上海开放大学日前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全国第一家以“开放大学”命名的新型大学。上海率先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梦想变成现实。上海终身学习网(www.shlll.net)百万市民学习资源系统也同时建成启动,标志着所有市民通过互联网就可免费拥有全天候“终身家教”。

 

  上海开放大学校长张德明表示,市民拥有一张终身学习卡,就有了终身学习的档案记录。

 

  上海开放大学的成立为“学分银行”的学分互认提供了便利,每门学科有对应的学分值,市民有自己的“个人账户”,通过积累学分,学院可以将不同学习经历转换、认定,达到一定成果后,系统给予相应评价。这种评价也包括学历上的,比如,“银行”里的学分丰盛的话,学分可以转换为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

相关信息
 
· 2021-11-29
· 2019-07-02
· 2018-08-09
· 2018-02-06
· 2017-11-30
· 2017-05-25
· 2017-04-28
· 2015-09-18
· 2014-06-13
· 2014-01-25
· 2014-01-25
· 2013-09-04
· 2013-05-02
· 2013-03-25
· 2012-12-21
· 2012-11-29
· 2012-11-14
· 2012-10-16
· 2012-10-15
· 2012-09-20
  最新更新
· 国开泛在深度参与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
· 数字素养提升与教学创新专项培训在乌鲁木齐举行
· AI赋能教学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在哈尔滨举行
· 关于举办首届数字化国际课程征集活动的通知
· 2023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主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第七届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暨产教融合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 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论坛
· 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召开
· 关于举办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及班主任能力提升研讨会的通知
· 关于举办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