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准备的要求 1.深入挖掘教材 挖掘教材要紧扣新课标,体现整个教材体系的要求,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地位,搞清拓展领域,做好学生成长能力设计,明确知识能力形成的过程和方法及学生情感形成的目标要求,挖掘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及实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倡导“自主研究文本、发现问题——广泛占有材料、感悟提升——集体研讨、回归文本”的教材挖掘模式。 2.精心编制学案 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是高效课堂成功的前提。 ①编制者要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下大功夫,大胆整合教材,突出学科特点及课型特点,精心研究课标要求和知识能力工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分层设计,切实能引导学生自学、讨论、探究,拒绝简单化、习题化,设计的探究问题要有深度和挑战性、具有立体感和新颖感。 ②编制走程序,至少提前一周确定编制人,每一组编制一节课的学案,提前一周开始编制,中间研究两次,备课组长、包科领导参与组织研究。定稿后印发给每位老师,或拷贝给每位老师、或电子稿上传至ftp,实现资源共享。 ③学案内容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自学练习、当堂检测、学习反思等(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学案应有所侧重和不同);训练学案(小单元过关用)要分层设计,有适当迁移拓展、归纳小结,注重限时训练。 ④学案编制体例要规范,要设计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学生姓名、级别、评价等级等内容。 ⑤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发给学生,有指导,有要求,有收有批,有评有纠。 3.搞好集体备课 ①主备人要概括提炼集备内容,认真研究新课标要求、文本知识及知识背后承载的能力,研究学生能力达成的策略和方法。 ②每个学案编制小组组长要对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进行说课,要说明本节课的知识技能在整套教材中地位和作用,介绍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 ③要对小组长和小组的作用发挥提出可行性的指导措施。 ④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当堂检测提出具体方案。 ⑤语文、英语科要研究下一周的阅读指导设计。 4.确定学习目标 要对课堂三维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定位和设计。 ①要针对课标要求和当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恰当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②教师对目标要有准确认识,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情景,用好现实的鲜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③要保证每节课都要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并达成。 5.精心进行个人备课 个人备课即课堂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 ①要有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学习小组长及学习小组培训方法的设计和培养目标的要求。 ②每堂课都要对班级每一层学生的学习目标进行立体设计,要精心安排实现目标的过程控制及检查评价。根据学科需要大胆创新展示方式,展示内容要有价值,展示方式要高效。 ③要有对新生成目标的预测及答疑准备。 ④要有即时性评价的设计和时间控制的预设。 ⑤要有当堂检测的精当设计和学习目标达成的预想。 ⑥对讨论、展示、点评、总结等课堂环节有紧凑高效的时间安排。 ⑦对课堂“三量”(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要有总体的设计和落实措施。 6.组织学生课前预习 课前充分预习是”四环导学”高效课堂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对教材预习越充分,对学案越熟悉,课堂效果就越好。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课前的时间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材料,静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学案。不会的问题用红色笔标出,找出难点和疑点,明确课堂学习重点,提高课堂学习的针对性。预习过程中小组长要做好调控,组织学生进行简单讨论,认真检查每个同学的学案,确保自学效果。 7.培训学习小组及学习小组长 ①教师要详细批阅学案,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学习目标,设计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展示的内容,预测学生展示和点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好课堂检测题目)。教师要充分准备,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个细节,熟练驾驭课堂,灵活处理课堂新生成的问题。为培养小组长做好准备。 ②教师课前培训组长,让他们了解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目标要求,如何组织小组讨论,讨论哪些重要问题,小组推选哪位同学展示和点评等。课前培训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老师们要高度重视,确保每节课前都要有培训且培训效果好。 ③任课教师要创新培训方式(如小纸条、学科班长自主培训等),提高培训效率,少占用学生学习时间。 二、课堂教学的要求 1.用好学习目标,引领课堂方向。 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设计三维学习目标。上课前要把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引入课题后要向学生简要解读,让学生真正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目标,要注意情感目标的体现。并且各个学习环节都要紧扣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全力以赴、积极思维、迅速行动,注意力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结束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重要知识加以强化和落实。 2.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重要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最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提出不同的观点,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教师全面掌控讨论过程,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和分层目标。小组长负责具体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坚持分层讨论原则,先在三个不同层次中一对一讨论,再打破层次界限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对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提交全班讨论解决。任课教师要深入到每个学习小组,调控讨论过程,坚决克服低效讨论或不专心讨论、讨论不分层或层次不明显、不能落实分层达标的问题,确保讨论高效、有深度。 3.展示点评,点拨升华。 展示和点评是“四环导学”高效课堂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精心准备。 ①教师备课时要设计好学生展示的内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展示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展示有针对性。 ②要求学生主动展示、主动点评,严禁老师点名,老师可提前帮助学生做好展示和点评的准备。 ③学生尽量书面展示,充分利用前后黑板,多个小组同时展示,板书认真工整,点评规范大方。 ④保证脱稿展示和点评,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形式多样,展示要有深度和价值,展示的内容对其他同学有启发和借鉴意义,可以是正确过程,也可以是错误教训,可以是总结沉淀的方法规律,也可以是对题目的拓展提升。 ⑤展示和点评全员参与,严防课堂变成几个同学的独角戏。展示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班级要创设一种安全环境,让每一个学生敢于展示,勇于点评,不怕说错。 ⑥学生点评时,老师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 ⑦老师要在点评过程中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 ⑧即时评价时,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过程方法、肢体语言是否合适、声音是否宏亮、语言表达是否准确等。 ⑨课堂要注意知识的生成过程,如概念、规律、原理、公式、定理、事件等,注重突破原有的认识,注重核心观念的树立和方法的落实,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社会价值和功能。 ⑩老师的点拨、强调要从效果出发,点重点,点规律方法,点透,点到位,注重整合,要有单元整体教学思想。 4.总结反刍,当堂测评。 ①要组织学生认真反刍当堂学习内容,构建清晰的课堂知识网络,当堂内容当堂清出底子,迅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②组织学习班长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小组成员课堂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评选出课堂表现最佳学习小组和最佳个人。 5.布置作业,预习新知。 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发新的学案或者训练学案,对下一节课的自学内容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完成学案的时间、内容,分层布置作业,督促小组长收齐并及时上交。 6.课后要及时写教学心得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