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网络工具更好地引入教学大概是目前全世界各类教育机构最为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别看英国传统(精英)教学文化深厚,但因为其也一直强调学术资源的开放、共享与灵活教学,因此在引进数字化和网络化方面,英国教育界大概比很多国家都积极。比如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是在线学习系统Moodle的世界第二大用户。而在刚刚结束的英国预备中学独立协会的年会上,英国独立学校考试院宣布,计划在未来10年内,中学升学考试将全部改为电子试卷,以后进考场可就再不用橡皮、铅笔喽!
我想大概每一个读者,和大多数英国的学生和家长一样,都会觉得将新科技引入教学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举个最实际的例子吧:在大多数年轻人都习惯了键盘和触摸屏的时代,期末考试时忽然让他们用圆珠笔这种“生疏的介质”写2个小时的答卷,不少学生会抱怨提笔忘词。另外一个似乎在学生圈里很受欢迎的变革是大学里的授课方式。随着各种名校网络课堂及民间网络讲堂的兴起,进课堂这件事似乎变成了一件天经地义不需课程表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在每一间教室里安装自动录音录像设备,老师上完课,课堂影像自动上传到网上,以便学生按自己的时间、喜好随时随地下载听取复习。
虽然理论上网络教学的方便这么多,但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即便那些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不离手的学生也并非对网络化完全买账。比如,同一门课,如果不对学生出勤率做任何要求,而是向学生提供全部课堂录像,提供全自主的学习方式,那么最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体验满意程度可能都比传统教学模式低。同理,如果综合阅读材料只提供电子版,方便学生随时随地下载,而不提供传统纸质装订合集,期末也会有很多学生抱怨实际阅读量低,学不到东西。这个和我们一般观念相矛盾的现象很有趣,而且听很多同事说,也算是个普遍现象,似乎不只是因为个别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这么简单。
我问学生为什么对在线教学不买账。他们说,因为不少学生觉得既然课堂上的东西会在事后公开在网上,似乎就没有必要来参加课堂讨论,缺少了很多同学之间互动的机会。当学习变成了只和自己有关的私事时,就少了很多刺激与趣味。确实,别看学生对安排小组调研和集体报告等综合作业的课程起初会发怵,觉得有难度,但如果“强制”他们组成小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合力解决问题,并给予适当指导的话,每每作业大功告成之后,很多学生反而津津乐道于这些合作经历。
这让我想起最近《福布斯》杂志中一篇题为“在线教学才是下一个泡沫”的评论文章来。文章以美国常青藤大学学费持续飙升为例,指出传统大学人气不减,尤其好大学能提供优秀的人际交往圈,其优势仍不可取代。虽然我并不完全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觉得网络教学还大有潜力可挖,但这倒也体现出校园学习的精髓来:其实校园给学生提供的最重要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一种学习氛围,或者说是一种有利于知识增长的生态环境。(作者:张悦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