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不知不觉又走到一年岁末,教育信息化也即将从“十二五”跨入下一个五年。回首2015,教育信息化看点不断:在国家倡导“互联网+”的背景下,“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旋律;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通过《青岛宣言》,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教育信息化行动指南;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上刘延东副总理总结教育信息化成绩和经验,部署“十三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信息化对人类教育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不断引发教育新思想、新形态。同时,有些为大家所熟知的概念,经过时间的洗礼,我们对它们的认识也不断刷新。值此2015年岁末之际,我们提炼了本年度教育信息化十大关键词,与您一起回顾2015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强音。我们相信,未来课堂、未来教育的图景正是由这一个个关键词构成的。 1、互联网+教育 如果要问今年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互联网+”。自今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瞩目的焦点,给传统行业带来新机遇和新挑战。 在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领域,“互联网+教育”是什么、加什么以及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等话题,引发业内人士热议。有专家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本质是碎片与重构,也有人认为是联结和共享,因为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征,“互联网+教育”注定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其未来发展由大家共同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教育”不等于“教育+互联网”,前者意在用互联网思维推动教育变革,后者则侧重用互联网技术包装教育。到底是理念制胜,还是技术至上,这是教育踏入“互联网+”这扇大门之前需要首先想明白的。 2、慕课(MOOC) 从2010年末到2011年初,国内多家网络媒体推出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之后伴随着国外慕课的发展,中国高校也按下了慕课的启动钮。几年时间过去了,慕课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今年4月份,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了对慕课的支持态度,为慕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慕课打破学校的围墙,将世界各地的优质教育资源推送给任何有学习愿望的人,让学习者能够低成本、跨时空、有选择的学习,它改变了知识获取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慕课的优势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同时,慕课的高辍学率也值得反思。 目前国外媒体广泛引用的一个数据是,90%的注册学生没有完成慕课课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结果证实,“辍学率”甚至达到了96%。国内和国外的数据虽然有一定出入,但如何解决辍学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增强学习者与感兴趣课程的粘性,也是决定国内慕课发展未来的关键所在。 3、翻转课堂 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在《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中提到:在10年前或15年前,没有人能够预见人类今日的发展,既然我们无法准确地预测现在的学生在10年或者2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知识,那么教会他们自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无疑比单单教给他们知识内容重要得多。这段关于“教给学生什么更重要”的文字,道出了翻转课堂的真谛。 知识大爆炸的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积累的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学习速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显得愈发重要。翻转课堂因强调个性化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先天优势,一跃成为教育界“新宠”,流行多年仍被热捧,也是必然。 只不过,一线教师在尝试翻转课堂时,除了思考微课吸引学生观看的技巧,实现学生课前自学和课上讨论学习无缝对接的方式等具体实施问题外,还要时刻检视自己的教学行为,不偏离翻转课堂的初衷才好。 4、BYOD进课堂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是自带设备的意思,包括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其中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主要是指Pad和智能手机。事实上,国际教育界很早前就鼓励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国内教育信息化专家如黎加厚教授、祝智庭教授、王竹立教授、焦建利教授等,也早就提出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很长一段时间,学校老师都坚决反对学生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带到学校,但当下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学习日益呈现移动化、碎片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允许学生自带设备连接学校网络开展学习。虽然选择这条道路的学校仍然屈指可数,但专家们预测,随着个人设备的普及,学生自带设备进课堂可能很快就会成为一种新常态。 5、创客教育 近日,《新周刊》评出的2015中国年度汉字是“造”字,而创客则极尽体现了“造”的精神内涵。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 Maker(制造者)和Hacker(热衷电脑科技的人),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教育则是以造物的形式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开展的教学活动。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中预测未来三年至五年内,学生角色将由教育的消费者(Consumer)向创造者(Creator)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创客以及创客教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创客运动与创客教育虽起步略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呈井喷状态,目前各地方、各学校对建立创客空间、开展创客教育都比较积极。“要么他们是因为爱教育,希望当前的教育多元和完美;要么是爱孩子,希望给孩子更多的快乐;要么是爱技术,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同样爱上技术。”温州中学谢作如教师的这句话道出了创客教育的出发点,让人印象深刻。 现在我们已经迎来工业4.0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人都应该是创客。这就像我们现在不能拒绝互联网和手机一样,创客教育也没办法拒绝,它肯定会来。 6、融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 “十二五”期间,以“三通两平台”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5年全国教育信息化中心主任会议上强调,融合仍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要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十三五”的关键词是融合和创新。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解读《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时也曾指出,下一个五年的关键词之一是融合。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只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石,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五年,以应用推进融合,以融合促进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7、教育大数据 “中国正迎来从IT时代到DT时代的变革”,马云在今年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上如是说。IT的核心是计算机,而DT的核心是大数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挖掘信息社会的大数据,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行业现状、服务行业发展,成为各行各业普遍共识。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正式发布,是目前为止我国促进大数据发展的第一份权威性、系统性文件。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致辞中也提到,“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未来有关教育的公共数据资源将合理、适度地向社会开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等也开始通过各种平台,开展教育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工作。 大数据时代,教育经验往往站不住脚,需要事实和数据来佐证,同时,通过全方位收集教育过程中的大数据,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改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今年,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出版新书《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详细分析了大数据如何改变教育,并提出一个观点“让大数据定制‘个性化’的学习”。 大数据技术日臻成熟,教育大数据观念深入人心,现在的焦点应该放到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上,让教育真正尝到大数据的甜头。 8、混合式学习 通俗来讲,混合式学习就是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从在线教育诞生起,尤其是慕课的兴起,传统教育会不会被在线教育取代就成为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目前来看,虽然信息技术给教和学带了一定的变化,但是课堂仍然是教学主战场。 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传统学习与网络化学习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也就是说传统教学与在线教学的博弈,不意味着互相取代,二者应该是优势互补的关系。在2015年《地平线报告(基础教育版)》预测在未来一两年内会更多地采用混合式学习,混合式学习更加支持个性化学习,更利于培养积极、自主的学生。 9、优课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该活动启动已一年有余,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报名参加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教师达到560万人,晒课302万余节,各省推荐优课4.8万余节,最终入选2014年度部级“优课”名单的共1.2万余节。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得到全国各地区的积极响应,它极大调动了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初步形成“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教学应用环境,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未来,如何盘活这些资源,使之真正为广大一线教师和在校学生使用,将是另外一个大课题。 10、未来课堂 粉笔、黑板、书本,过去我们所熟悉的课堂“老三样”正在慢慢消失,而由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数字教学资源等打造的未来课堂则缓缓登场。 未来课堂是依托“以人为本”的理念,高度整合先进教学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并能高效开展多种“教与学”模式的一种新型课堂环境。“未来课堂”的先进教学环境可以实现师生互动,并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达成高效课堂的目标。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际平教授曾指出,“未来课堂”重视大数据应用和思维可视化,并同时满足环境舒适、装备先进、操控便利、资源丰富、实时互动、教学灵活这六个主要特征。大数据时代的“未来课堂”,将以全息数据为基础,建立起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