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

  高等职业学院如果要办出特色办出质量,需要认真审视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属性认知的偏差,即高等职业院校过度职业化倾向与教育性缺失。职业性决定了教育性的实践价值诉求,教育性决定了职业性的知识本位取向,两者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偏废的“两翼”。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完全的人”,应为人的职业生涯负责。只有实现职业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耦合,高等职业教育才能真正焕发出其应有的青春。

  关系辨析: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与教育性

  现代大学从产生伊始,就与具体的职业要求乃至世俗生活紧密相连。随着高等教育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厘清教育性与职业性之间的关系,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正视的一道难题。

  ——职业性决定了教育性的实践价值诉求。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所培养的人才最终将面对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它有特定的岗位要求、内容、情境等,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要以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为价值诉求,要培养他们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职业道德素养。对教育性的追求,如果脱离实践价值取向,必将造成德育的虚化和泛化,也就无法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良好道德素养的人才,难以实现职业性的目的。

  ——教育性决定了职业性的知识本位取向。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广义地看,职业性、教育性均把知识作为桥梁,但后者更为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与具体职业岗位联系不太密切的人文知识、科学精神等。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教育性的目的,需要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以不同专业为边界,构建复杂的个体知识大厦。职业性的实现,不再是简单的操作、规范等方面知识的传习,而是需要学生谙熟具体技能背后的知识逻辑,为实现职业创造的岗位变换提供丰富可能性。

  ——职业性和教育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偏废的“两翼”。职业性、教育性虽然各有侧重,但究其本质,乃是对高层次专业技能人才生命的关怀。没有职业性的高等职业教育,无法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目的;缺乏教育性的高等职业教育,难以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全人格品性、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性、教育性犹如高等职业教育的“两翼”,只有二者协调共振,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朝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腾飞。

  在具体实践中,高等职业教育举办者和承办者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职业性决定的就业岗位只是学生迈入社会的一个门槛,在短期内能够迅速见到飙升的就业百分比;而由教育性决定的人生轨迹是教育举办者很难去测量的。在就业率的“魅惑”下,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过多强调了职业性而遮蔽了教育性,这是一种教育短视行为。对教育性的罔顾或轻视,终将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知识结构缺乏合理性、人格异化,乃至职业生涯的失败。

  路径探索:实现职业性与教育性有效耦合

  高等职业教育所具备的职业性属性,是为人的就业而备;而其教育性的属性,是为人的生活而备。洪堡在创建柏林大学过程中,“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完全的人。所谓完全的人,就是指有教养的个人,他必须是一个个性和谐、全面发展的人”,高等职业院校不仅仅是职业训练的场所,同样是人才的精神哺育基地。作为教育主体的人,职业性只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教育性的过程中衍生的一种特殊属性。教育性对职业性的规定性,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实现教育性目的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耦合,关键在于提高对教育性的重视,从理念、内容、形式上进行创新。

  一是理念更新:在课程设置上,把通识教育融入职业训练。通识教育不应该只是本科高校或著名学府的专利。19世纪初,美国帕卡德教授首先提出通识教育的概念。从狭义上说,通识教育是指现代大学教育中非专业教育的那部分教育,其内容是作为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准备的“共同部分”。然而,一切围着市场转的功利思想,使得职业院校往往漠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了品性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高等职业院校要把通识教育融入到职业训练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未来幸福生活。

  二是内容创新:在教学内容上,把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高等职业院校要把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才能提高学生对知识融会变通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为了获得一种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得丰富的知识、创新的能力和素质,而这只有通过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才能获得较强职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高校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高校教学知识的价值不在于传授性,而在于创造性。高等职业院校不能“自我矮化”,认为教习高深知识是研究型大学的特权,而是要致力于传授不同专业的前沿领域的知识,使受教育者学会从已知领域探究未知领域。

  三是形式革新:采用“师徒相授式教学” 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娴熟的操作技能,以满足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在培养模式上,高等职业院校特别是文化艺术类职业院校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书院教学中的师徒相授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所谓师徒相授式教学,是指老师在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示范、引导方式传授知识,并对学生模仿、训练专业技能过程给予细致、具体的指导。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师徒相授式教学更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具有合作性好、针对性高、反馈性快的特点,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使其成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劳动者。

  总之,职业性和教育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属性,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补充而非排斥,只有两者都得到重视,才能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提高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对象的综合能力和幸福指数。(重庆艺术学校 宋延军)

相关信息
 
· 2013-05-16
  最新更新
· 2023年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分中心主任工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 第七届中国(长沙)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暨产教融合博览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 第九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论坛
· 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在呼伦贝尔召开
· 关于举办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及班主任能力提升研讨会的通知
· 关于举办新时代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研讨会的通知
· 2023中国职业教育虚拟仿真教学资源高峰论坛在烟台召开
·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提升系列公益直播第二期圆满结束
· “2023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系列公益直播第三期圆满结束
· 2023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系列公益直播第四期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