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概念今年年初在两会上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的劲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扑面而来,每个行业都无可规避。面对“互联网+”的机遇和挑战,传统教育不能完全坚守固有态势回避,也不能简单理解以为使用了互联网工具,就是“互联网+教育”了。而是要从教育的本质以及目前在教改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顺应潮流、抓牢机遇,让“教育”这个母题在互联网+的大形势下,更好地前进、完善和拓展。
一直以来,“教育”是较为传统和保守的行业之一。尽管教育信息化工程在这十几年里不断地在开展,网络课程建设从这个学校到那个学校铺天盖地进行着,但说实话,只要你走进大学、中学和小学的课堂,呈现在你面前的课堂还是那个课堂,除了有越来越多的老师使用PPT代替了传统教育行为中的板书外,跟早年的教育相比并没有实质性元素的转变。一方面可能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更偏重的是应试的要求,很多老师觉得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吸收进去,在考试中有良好的体现就可以了。另外,多数老师每个月光应付公开课、常规备课,课后作业批改‘评职称以及学校里大大小小的事上已经消耗了极大的精力,再要求他们在这些内容都完成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条件创造出更新颖的模式和内容,可能对他们有点要求太高了。第三、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里,也并没有实质性占比很大的直接跟绩效挂钩的有关互联网教育的要求。这些现状或许不是教育本身的错,也很难说是老师的错,这是互联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因为目前冲击和相关约束并不大,所以无法从本源上改变教育的生态环境,这只是一个过渡期的呈现。
从长远来讲,互联网注定会从根本上改变教育,2015年在国家“互联网+”战略发展政策下,互联网的发展迈到了一个全新高度,其连接太多事物的“+”的属性将越来越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自然包括教育。
那么“互联网+教育”会给传统教育带来怎样的刺激和影响?在“互联网+”的大形势下,传统教育的挑战是什么?我们要怎么应对抑或跟紧步伐才能顺势“互联网+”浪潮而更上一层楼?
颠覆教育旧生态,重建教育新生态
客观地说,在互联网+教育的浪潮席卷下,最早一批撼动的可能是一些体制外的在线教育品牌,大多数的体制内的传统教育行业一线从业者以及管理人员,短期内并没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互联网+大浪带来的竞争压力和冲击。这是由于:首先,长期以来体制内的学校有太多现成资源的支持,不太受以市场为主导的因素的刺激。第二,学生和家长也更认可体制内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
但随着国家政策扶持的”互联网+”战略,“互联网+教育”不断地发展和深化,有越来越多加入其间的老师(以金榜希望APP为例,从2015年5月8日上线以来,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吸引到30万教师的进驻)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在线教育打破了知识的垄断,从空间和时间上打破了教育的壁垒,老师创造知识,不同地域的学生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优质教育资源逐渐在线上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使得学生或者成人随时随地都可以轻松通过手机教育应用软件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教师传授知识以及学生获得知识的效率明显攀升。
另外,开放式的互联网+教育,让老师本身能接受更大的挑战,学生跨地域,甚至跨国界,学生从固有的范围中跳出,可以选择更多的教学资源,从而也能更有效地进行比对,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调整自身定位,从一个传统传道授业者转化成学生学习伙伴和引导者,带来更多开放式的议题。这在很多程度上规避了低水平的重复,让老师更需加速自我提升,从而加速教育的自我优化,打破固有的教育窠臼,长远看来必将重建教育生态。
教育新生态的挑战
互联网+教育带来种种好处的同时,有些客观的局限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教育本身也面临着很大挑战。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在互联网+教育的知识海洋中,传统教育中的德育,美育会被淡化。在线教育几乎都依托在线的平台,不管是PC端还是移动端,而不是传统方式那种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模式。互联网教育传输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多的互动是基于信息层面的交流,会造成教育中的德育,美育等需要长期熏陶的内容的淡化。
二、学习者,尤其是小学至高中段的学生,在很多程度上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以及对信息的甄别方面的指导。如何保证互联网+教育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主攻小学至高中段的教育类手机应用软件“金榜希望”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平台学生、老师进驻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参与其间,通过对学生的监督和督促以及跟老师的及时沟通互动,良好地保证了学习的效果。除了让学习者学习方便快捷外,在“金榜希望”的平台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有益而积极的话题,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体会,有趣有益。
三、互联网+教育,在海量的知识面前,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面临巨大挑战。在课堂中,可能学习的内容相对固定,知识复杂程度也不是那么高,学习资料是大量但绝不会令学生产生海量到无所适从的感觉。而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学习大量新知识并巩固老知识?”金榜希望”APP也起了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通过随时随地的碎片化时间的学习,学生不需要把学校听过的全部知识再重新从头到尾复习,而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自己的知识点短板进行片段式学习和巩固,大大地节约了学习时间。家长和老师可以沟通的功能,也有利家长和老师的互动,更精简地定向性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互联网+教育”尚需理性面对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但精神上顶着很大压力,同时身体也受到很大影响,经常是花了十几年培养了学生,却最终对知识失去了热爱,这是很遗憾的事情。真正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核心,而不是书本知识为核心,学校教育要敢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风起,学校教育与学校以外的教育应该有明显的分工,学校教育更多地承担起“授人以渔”的责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教育就要将教育的核心从知识为主的教育向思维为主的教育转变。
深刻理解教育本质以及互联网特质。不论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本质都不能被淡忘,互联网是提升和加快教育改革的手段,但互联网绝非目的。从教育的核心以及学生和教师的真正需求出发使用互联网技术,不能本末倒置,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服务而不是起代替作用。
要积极调动市场本身的积极性,要在互联网+教育的形势下顺势而为,要避免多种人为的动作对这股新生力量产生抹杀的副作用,同时要避免以互联网+教育为口号,重复低水平地建设,做到真正地有创新和加速教师及教育内容的更新和优化而不是追求表面。
所以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当中我们必须要去研究和探索的,从而提升中国的教育质量,来发展中国的特色教育。上海即课教育的负责人表示,现在几百元的智能手机也可以上网,也能使用手机应用,在线教育只要在大城市能够切实真正地发展起来,覆盖到三四线城市乃至农村家庭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在可预计的未来十年,教育体制必将迎来大变革,大势所在,势不可挡。
(来源:比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