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孙 博 010-58840238
王晓雪 010-58840221
赵云华 010-58840216
王 丽 010-58840216
传 真: 010-58840156
邮 箱: webnode@crtvu.edu.cn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魏公村路2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中心9层
邮 编: 100081

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第二次中期检查

(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2011年2月)

  1月22日,教育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进行第二次中期检查。这次在北京举行的中期检查可用三句话来形容: 对项目负责人的介绍,认真聆听;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评价很高;对项目的进一步推进,意见中肯。随着专家意见的宣读,项目顺利通过了中期检查。

虽然已经临近年关,又赶上周末,绝大多数人都奔赴商场、超市置办年货,2011年1月22日,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组的专家们却按时赶到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参加"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第二次中期检查会。从招标会到论证会再到检查会,多次参加这个项目的相关会议,对于这个项目,大家都寄予了厚望。
"从去年年初开始,网络上出现了很多国外高校的开放课程。从总体上说,这些网络课程是有利于我们的学生开拓视野的,但里面却夹杂着价值观的问题,中央领导也高度重视。我们要建设我们自己的网络课程,因此,这个项目有很重要的价值。"检查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贵芹副司长对项目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充分肯定。
项目负责人、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葛道凯司长对项目建设情况做总体报告,项目组其他负责人分别就系统平台建设、资源整合以及共享应用服务工作做专题汇报,首批分中心试点单位天津电大汇报了天津分中心建设情况。在认真听取汇报和审读相关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质询、讨论后,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项目取得的进展,并对项目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结题后的进一步推进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项目彰显前瞻性
从2008年3月开始,"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谱写了三部曲: 2008年3-12月,完成共享机制模式、整合标准、资源库及应用系统设计、学习平台设计、运营模式设计工作,进行关键技术等相关研究;2009年1-12月,完成系统开发、资源整合和示范单位建设工作;从2010年1月始,项目开始进行示范应用和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工作,目标是到2011年3月整合入库5000门网络教育课程,为资源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资源服务,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并建设20家应用示范单位,为建设国家开放大学奠定基础,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项目之一。据悉,截止到2011年1月为止,项目组完成了资源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并整合集成了各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完成了总中心的系统部署和试运行;整合了电大系统、高校、网院、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约14TB,其中已入库课程3600门;启动了试点工作,已有18家分中心、6家示范应用单位开展应用试点;设计了资源共享机制及服务模式,开始通过分中心试点应用进行验证;开展了由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支撑的若干非学历教育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的前瞻性越来越凸显。尤其是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后。项目基本上是符合《纲要》提出的思路的。" 刘贵芹副司长所提到的"前瞻性"也是专家们的一项共识。
近两年来,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组长李德芳一直在参与《纲要》的研制,其中,国家资源中心的建设、国家公共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是终身学习部分的重要任务。"当时,在思考国家资源中心的形态、结构、体制、机制是怎样的问题时,我就不时地想起我们这个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在李德芳教授看来,项目的探索为国家资源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无论是《纲要》,还是《分规划纲要》,国家资源中心建设有了这样的雏形和基础,我想今后一定会做得更好。"

结题意味着新起点
2007年11月28日招标,2008年3月24日批准实施,这个为期3年的项目即将于2011年迎来最终的结题。事实上,早在2009年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组织相关专家对"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进行了首次中期检查。在第二次中期检查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远程与继续教育处刘英处长指出,这个会既是一个中期检查会,也是一个总结研讨会。
作为中期检查会,项目组要把项目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专家组做一个汇报,让相关领导了解项目的意义以及下一步的推进思路。而作为总结研讨会,就是要做好前期工作的系统总结,明确推进思路,为结题做好充足的准备。"但结题并不意味着工作完了,结题意味着推进项目的新起点、新开始,要根据《纲要》的要求来落实和推进。" 刘英处长说。
"项目走过了三年,在这三年里出现了各种新技术和资源建设的新思想。所以,不是项目结题了就截止了,后面还要继续建设,持续发展,真正为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起到推动性的作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教授也持相同的观点,他认为,项目的持续发展要适当结合当前国内外最新的一些趋势和进展,尤其是关注IMS的LD学习设计规范、通用课程包的规范,关注学习资源的深层性、学习资源的精华、学习资源的数字版权保护以及学习活动的共享等。
的确,同项目立项之初相比,外部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多、很明显的变化,项目理应与时俱进,因此为项目注入新的内涵、提出新的要求是必然的。专家组成员、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就建议,项目组要把三年前的合同书拿出来,对照现在的实际情况,把那些发生改变的,或者三年前考虑得不周全的内容添加或修改,从而为顺利通过结题验收和推进项目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项目牵头承担单位——中央电大目前面临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新形势。副校长严冰在会上表态,这个项目既是中央电大为教育发展而承担的一个项目,同时,中央电大也把它作为通过新一轮教育改革、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支点来重视和实施。学校将会加大投入,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建设,促进应用和探索这一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架构中国的教育服务云
从整体规划来看,目前,"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正处于第三阶段,即开展示范应用和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的工作。对于结题前最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以及随后的进一步推进工作,会上,专家组成员各抒己见,意见实在而中肯。
从项目招标开始,程建钢教授九次论证会全部到场,对于该项目,他有着很深的感触和理解。他建议项目组随后还要在资源中心用户特征分析上下功夫,弄清用户是学员、教员,还是办学机构,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把资源中心运转模式和机制做得更扎实。"此外,在用户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根据用户的特征把资源推送到学习者的电脑桌面上?做到资源的智能代理与推送,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项目抓住了数字化学习的关键问题——资源共享",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认为,资源中心最终的建设目标就是架构中国的教育服务云,以数字化技术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要共享,首先,平台与平台之间如何对接?其次,资源库有没有一个专业的目录,目录与目录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就涉及到标准体系、规范体系的确立问题。
"专家组同意通过本次中期检查。建议项目组重视应用效果的评价,深化机制与模式的普适性研究;进一步扩大资源整合的范围,拓宽整合渠道,确保完成项目要求的资源整合目标;加大项目宣传,加快资源共享步伐,扩大资源应用和服务的范围。建议教育部在项目成果的基础上,组织研究各级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平台体系架构以及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强相应配套政策的研究制订,保障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走上健康、良性和可持续发展道路。"随着专家意见的宣读,"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中期检查。
刘贵芹副司长在随后的总结中强调,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专家意见和建议,高标准地完成任务,把项目第三阶段的工作与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结合起来,争取把该项目建设成"质量工程"一期标志性工程,为《纲要》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中期检查会专家组专家

项目设计抓住了数字化教育的关键问题,即资源共享问题,分几个维度进行,包括平台、资源库、投入、机制等。现在项目把平台建起来了,资源也整合了一部分,机制和应用也做了探索,就像很多专家说的,由电大来承担这个任务是合适的。
——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高新民
这个项目本身来讲,做得是相当好的,不仅是符合《纲要》的思路,从课题的进展来看,是很系统的。整个设计,从平台到资源再到应用,都非常系统,而且我觉得有些问题比项目原来的设计还有进一步的拓展。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
项目对一些特殊的、棘手的问题敢研究。譬如在资源共建共享方面最难的机制和版权问题。谁能把相关研究从仰望星空变为脚踏实地?这个项目是脚踏实地的,并且把基础的问题都解决了。
——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程建钢
我的第一感觉是惊喜,项目的进展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没想到前期基础工作做得这么快,这么扎实。另外,我一直在参加《纲要》的研制工作,现在发现《纲要》的概念和理念在这儿有了实际的形态。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副组长李德芳
从技术上来说,这个项目比较新的点就在于异构学习平台的接口,以及学习资源的自适应机制。应该说这些都是国内技术方面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希望项目在这些问题上,尤其资源的自适应问题上做进一步的探索。不局限在研究层面上,实现大规模且实用化,我觉得这是今后的一个研发亮点。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余胜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