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这一定位更加凸显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意味着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既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也没有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
在今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论断的提出,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价值目标的实现指明了方向。
《学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近代以来人类开启的现代化之路,奠定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先导地位。因为它更重视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属性,强调了科技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代表。而发展科技、运用科技必然需要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的途径在于教育,教育因而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一个决胜因子和先行者,将教育看作促进国家发展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力量,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目前,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在积极研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强调教育为国家服务的价值理念,同时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国作为发展中的赶超型国家,必然也要遵循国家现代化的客观规律,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十八大报告明确规定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要基本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的目标;“十三五”规划决定“推进教育现代化”。近期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总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推动我国迈入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这次总理在报告中强调“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是对我国教育在国家现代化中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准确定位。这一定位更加凸显了教育的战略地位,意味着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既没有国家的现代化,也没有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美好未来。近年来,正是因为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重视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和众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才使国家在经济、航天、军工等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成为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增强了发展后劲。
比照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与教育发展战略,着眼于我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既要看到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要充满自信,也要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有紧迫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升级,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也迫切需要中国教育更好地发挥支撑作用。
一方面,教育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中,教育现代化既是其中一个表现,又是这个大局的促进者、建设者、维护者。“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教育必须把自己摆进去,立起来,增强自己的使命感、责任感,坚信教育强则国家强,以对未来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围绕而不离开大局,增强而不弱化大局,着力于民族复兴伟业。
另一方面,教育要进一步提高支撑能力。国家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根本在人才培养与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人。因此,教育支撑国家现代化的根本方式在于坚信教育兴则人才兴,抓住“为谁育人、育何样人、如何育人”这个根本,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教育也要因势而变,顺势而谋,适应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眼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加突出人的能力培养与建设。特别是要革新教学模式,摒弃应试思维,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也要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定位。通过这些努力来进一步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与贡献的能力和水平。
|